校园新闻



向校园欺凌说“不”!共创和谐校园守护学生成长
为切实增强学生防范校园欺凌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近日,我校组织各班级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 共创和谐校园”主题教育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欺凌危害,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班会课上,各班班主任围绕“什么是校园欺凌”“常见的欺凌行为类型”“如何应对和防范校园欺凌”以及“校园欺凌的后果”等内容展开讲解,通过真实案例剖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及其对受害者造成的身体与心理伤害。老师们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可能存在的欺凌现象,帮助大家准确识别言语侮辱、社交排斥、网络攻击、肢体暴力等多种欺凌行为,并传授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求助途径。
相关链接
一、校园欺凌主要指哪些行为?
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抢夺、强拿硬要或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二、遭遇校园欺凌该怎么办?
★保持镇定。
★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学会寻求帮助。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一定要告诉老师或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三、杜绝校园欺凌需要这样做
(一)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二)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三)降低成为受害者的风险
★在学校里多交益友,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遇到被欺凌的情况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
★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此次主题班会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和警惕性,更在每一位同学心中播下了尊重他人、友善相处的种子。让我们携手努力,坚决向校园欺凌说“不”,用理解和关爱构筑坚实的成长防线,共同守护这片青春绽放的成长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