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惠州日报》:强教学为骨 兴教研为魂
前些天,当多数学生还在享受假期,而高三年级却早已开学,踏上高考的征程。记者来到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惠州综合高中)时正值下课,看到高三的同学们或拿着书在走廊上向老师请教题目,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课本,师生们的身影与郁郁葱葱的玉兰树相映成趣,洋溢着一派青春勃发、学风浓厚的氛围。
从2016年的惊艳登场,到今年的再创辉煌,惠州综合高中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飞跃,教师队伍功不可没。那么,能让惠州综合高中有如此佳绩,秘诀是什么呢?记者探访了惠州综合高中两位校长,聆听他们的“师之道”。
“快乐学习、快乐生活”融进师生人生
——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副校长、高中部校长毕海静
“我虽然是老师,但也得多做做题。”记者来到毕海静的办公室准备采访时,她正在一本高三化学题册上勾画着,看到记者的不解,毕海静解释道,自己作为高三的老师,要时刻保持对试题的敏感。
毕海静,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副校长,高中部校长,惠州市首席教师,有着深厚的教育经验和功底,目前不仅是惠州综合高中高三化学教师,也管理着整个高中部。毕海静强调,作为教师,加强教学水平,不仅仅要体现在教师个人的课堂上,更应体现在整个教师团队的建设上;不仅仅要教育学生如何提高成绩,更应在学生的人生中起到引领者的作用,让从惠州综合高中走出去的学子们都能有一段受益良多,快乐难忘的经历。
教育传承“有梯次”
以老带新,设立“双导师制度”
“我校青年教师相对较多,在未来发展中将会愈发成熟,这些新鲜血液是我们培养的重点。”毕海静介绍,惠州综合高中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并同时注重让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发挥榜样作用,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设立“导师培养制度”,让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使教师队伍的教务传承更有层次。
“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设立了‘双导师制度’,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一位导师负责教学方面,另一位导师负责学生管理方面,也就是班主任经验传授。”毕海静表示,该校导师培养制度非常务实,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能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凡是大学毕业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除接受教育局上岗培训外,还必须接受学校职前培训。正式开学前,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分配了一名骨干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要求他们听课不少于20节,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实习上课。开学后根据青年教师发展需求,由教研处和德育处确定一位教学导师和一位班主任导师,即双导师。”
谈到老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毕海静认为,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我们会定期召开会议,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提供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建议,要为我校的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思路,号召老教师以身作则,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为青年教师起到榜样、表率的作用。”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不仅有导师培养制度作为助推力,惠州综合高中还会让青年教师“常练手”、“稳根基”。毕海静说:“对于青年教师,我校每周都会要求他们做一到两份高考真题,教研处会对青年教师们进行检查,这有助于锻炼青年教师们的功底,同时,学校每年还会组织青年教师与高三学生一起参加广州模拟考试和惠州调研考试。”此外,还有许多针对全校教师的培训活动,例如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前往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实验中学和惠州市华罗庚中学进行观摩学习,吸取名校教学经验。
教师培养重师德
德高为范,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一定要品德端正。毕海静认为,做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师德一定要放在首位。“我们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把教授知识作为我们的本行,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作为教师,一定要勤自律、正自身。”
毕海静介绍,陈维亚校长明确提出了全体教师要树立“五种意识、三种精神”,即品牌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师德水平的高低虽然无法用数字作精确的定量分析,但完全可以通过个人行为做法准确地定性判断,为此,学校专为每位教师选购《现行教育法规与改革》读本为培训教材,重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大力实施“倡师德、铸师魂、树师风、扬师名”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形象工程,先后制订了《教职工职业道德要求 (“五三要求”)》、《教师考核评价标准》等制度,校长信箱、教学意见信箱,接受学生对教师行为的监督,促使教师严于律已,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同时,坚持以敬业、奉献、爱生为宗旨,以“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评选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据悉,为使师德建设不流于形式,惠州综合高中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全员评教活动,通过问卷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多渠道了解教师师德行为,并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反馈到每位教师,使教师的言行举止始终置于全体学生的监督之中。
“我校是全寄宿学校,实行晚修教师坐班制、班主任查宿制,工作之繁重,时间之紧迫,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的教师、班主任不叫苦、不叫累,准时坐班,及时查宿,常常是晚上11点多才能回家。”毕海静感慨道,正是师德、师风建设有效开展,再加上全体教师们的辛勤奉献,惠州综合高中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家长满意率越来越高,社会信誉越来越好。
师生融洽享快乐
师生和睦,一起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我希望老师们也和学生们一样,‘快乐学习、快乐生活’。”谈到对教师们的希冀时,毕海静告诉记者:“我校的教师们和学生相处都很融洽,如果你在下午的时候来学校,就能看到下午下课之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运动场上打‘师生混双’羽毛球比赛,一起打篮球、踢足球,下午放学后的运动场,师生同乐,已经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毕海静认为,“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已成为惠州综合高中教师们的精神风貌,“快乐学习,学习的是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经验,随着时代的变化,会有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需要教师们相互交流,快乐生活,一是与学生融洽相处,二是整个教师队伍也应团结奋进。我时常看到教师办公室里,新教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不仅给新教师工作上的指导,还会和新教师讨论生活方面的事情,比如如何更好地孝敬父母,怎么培养孩子,这种团结融洽的氛围更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提高。”
“我们同时要求教师做到爱生如子,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让每位学生在个性方面得到发展,在优势方面取得进步。”毕海静坦言,现在的学生们个性比较强烈,心理也比较孤独,为此,惠州综合高中专门开展了各种德育课程,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疏导。“学校为学生们设计了 ‘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们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还为学生们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的指导。”据悉,职业生涯规划课为惠州综合高中独有,从去年开设以来,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好评。
毕海静表示,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树立了 “培育时代英才,创建东江名校”的目标,2018年正好是学校“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各项建设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18年高考再创辉煌,可以说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实力的最佳注解。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走质量立校之路,兴教研强校之风
——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副校长、初中部校长刘忠
“教师是兴校之本,是学校最具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教研能力更是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的主要途径。”面对记者的采访,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副校长、初中部校长刘忠这样阐述教研对于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中学数学教育界最高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获得者,刘忠身上有太多的光环,他是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具有非常深厚的教学理论研究底蕴,对教研工作有非常独到认识与见解,现分管学校教研和信息化等工作,与记者聊起教学教研工作,更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作为名师,也作为校长,刘忠和记者分享的“师之道”,在于走质量立校之路、兴教研强校之风,更在于深挖全校教师的教研能力,让全校教师愿教研、会教研、爱教研。
探索教研意义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为什么要重视教研?我的理解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使大家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另一方面则是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使大家能够深刻地认识到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刘忠指出了一些教师存在的误区,可能觉得自己业务能力优秀了才来参加教研活动,其实不然,教师是因为参加了教研活动,得到了锻炼,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短短的十二个字,不仅是刘忠对于教研工作的个人经验总结,更是他对惠州综合高中全体教师们的殷切希望。
“为什么说教而不研则浅呢?是因为一位老师只重教、不重研的话,也许可以成为一名经验型教师,虽然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但却很难成为一名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刘忠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型教师这个层次,而要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一名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一名好教师,既要有经验的厚度,也要有理论的高度。”
刘忠分享到,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善于发现问题,能思考,会思考,勤思考。“教研必须要从问题出发,教研中出现的问题一定是从教学实践中来的。我认为,教学,就是问题的源泉,问题来了,则要研,则要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
“同时,还要认识到研而不教则空,离开教学第一线的研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是纸上谈兵。”刘忠认为,教研工作要采用“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方式方法,“我们要做到从教学到研究,再从研究回到教学,这样,作为一名教师,才能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完成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到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华丽转身。”
培养教研意识
让全校教师“愿教研”“会教研”
刘忠认为,拓展教师发展之路,首先要从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开始,那么,如何能够让教师们“愿教研”?刘忠向记者介绍道,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是通过入职暑期培训、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和教研竞赛等途径,培养他们的教研意识;对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通过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及名师(骨干教师)聘任等制度,使他们重视教研。与此同时,通过有教研经验和教研成果的名师开展系列讲座,使所有教师知道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通过名师的示范、指导和引领达到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使教师们“会教研”。
“对新进的教师们,我们秉承‘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每年的暑期岗前培训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为期半个月的新毕业教师的跟岗学习,第二阶段是50岁以下的新入职教师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有自我介绍、观看‘美丽惠州’和‘魅力综高’专题片、领导和名师的讲座、在第一阶段‘摩课’基础上的‘模课’和‘磨课’。这三个词语读音虽然一样,可却是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观摩—模仿—打磨。”说到这里,刘忠给记者拿来了一本厚厚的教材:“新教师暑期岗前培训工作已成为我校工作的一个亮点,形成了一种模式,我们还为此编辑了一本教材,就是《惠州市综合高级中学新教师岗前培训教材》。”据悉,刘忠还亲自作为主讲人, 每年开办《从专业素养的提升中成长》《怎样进行课题研究》《怎样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讲座。
刘忠还介绍,我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惠州综合高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头戏”,学校不仅会在教师队伍内开展“师徒结对”,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还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教学大比拼。“我们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班主任技能大赛和各式各样的教研竞赛,让青年教师在竞赛中磨砺教研水平,提升教研能力,真正做到‘愿教研’、‘会教研’。”
提升教研水平
鼓励教师“乐做课题”“多写论文”
“我认为,只会解一些自己所任教学科试题的教师,不算是真正的教师。真正的教师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应该会想、会说、会写和会研究。”刘忠讲解到,会想,就是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会说,就是课上得好,即“教学目标明确,知识传授准确、课堂气氛活跃”;会写,就是会解题、会命题、会电子编辑、会撰写论文;会研究,就是会总结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会进行教学反思、会进行课题研究。
记者了解到,为了使教师们会研究,保证学校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惠州综合高中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周密布置、具体落实、逐个检查、反复修改。“2017年,我校共向市教科院申报了12个课题,其中11个课题获得立项;2018年,16位老师获得教育技术论文奖,这是我校教育科学研究的新突破,标志着我校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迈上新台阶”。提到这个成绩,刘忠的脸上满是笑容。记者了解到,作为惠州综合高中教研带头人,刘忠的电教论文《例说几何画板在数学探究中的应用》更是在全国教育技术论文活动中荣获省级奖。
“教师们教育教学工作繁忙,加上这方面的意识也不强,所以会写论文的教师还比较少。但写论文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有很多好处,学写论文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归纳、思考,会评判、会积累、会修辞的过程;有了写论文的意识之后,你就有积累、发现和搜索素材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之后,当有好的素材呈现在你面前时,你就会眼睛一亮,根本不会出现无东西可写、无处下笔的问题,相反,你会‘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刘忠认为,作为教师,想出类拔萃,就一定要发表论文。
刘忠向记者介绍,目前自己就在数学科组培养了两位教师论文撰写的相关技能,两位教师通过他的多次指导、面批面改,成长的很快。“现在,我校在研究课题与撰写论文上已经开好头、起好步了,可以预见到,教师队伍在将来的科研方面会逐步增强,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以此反作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满含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满含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刘忠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深厚的功底和勤奋的精神,不但培育了众多莘莘学子,更以一颗拳拳之心,守护着他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惠州综合高中的教学教研工作培出了累累硕果。